斑枯病主要危害龍膽草葉片,葉片上產生近圓形病斑,褐色、中央色淡、邊緣深褐色,直徑3-15mm。該病初發期為5月下旬,盛期為7-8月,高溫多雨季節有利于該病的發生和流行。且病害首先在近地面的葉片開始,并逐漸向上部葉片發展,嚴重時整株葉片全部枯死。
防治措施:1、龍膽草種子和種苗均會帶菌傳病,因此播種或移栽前需用消毒劑充分浸泡,以消毒殺菌、減少田間斑枯病侵染源,并選擇無病的健壯苗株進行種植。2、合理密植及種植遮蔭作物,為減少地表面的裸露程度,從而減小植株與土壤的接觸面積,一般每畝移栽1年生幼苗8一10萬株。并于苗床兩邊按株距40cm的距離種植玉米等高稈作物,以減少陽光直射使龍膽草葉片枯黃而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。3、發現田間染病枝葉及時與落葉、枯枝等帶出田外集中銷毀,可有效減少斑枯病侵染源。4、龍膽草噴藥防治斑枯病最佳時期應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每7一10天噴1次針對性藥劑效果較佳,可與新高脂膜混合使用,以改造高毒農藥為中毒,中毒農藥為低毒,低毒農藥為微毒。控制農藥揮發飄逸,防小雨水沖刷,降低每畝用藥量(減半),提高防治效果(多倍)。